詳細介紹
賣點陳述:
人體工學承托
①2邊弧度呈現倒C,完美貼合曲線,承托力強,保護頸椎的同時,也讓睡眠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②合適的枕頭,理想狀態為,躺下時脖子延伸到肩膀處服貼沒有空隙,如此才是有效支撐。而正躺與側躺時,肩膀與床面距離皆不同,所以市面上固定高度的枕頭都無法做到,本款枕採用了同面不同高度的設計,讓你整晚正睡、側睡,怎麼翻都可以。
③枕頭其實是給脖子睡的,支撐了頸部與頭部連結的重量,壓力吸收,肌肉紓壓。而每個人「脖子長度」不一樣,我們在一枕上做了兩種不同弧度的設計。
「長頸 」設計延伸護頸斜坡—讓你舒服地靠在上面,有支撐且不突兀
「短頸 」微弧形設計—撐住剛剛好的,不留縫隙
2、DIY量身呵護
①現實中,我們經常遇到再門市試躺得很舒服,回到家完全不一樣的情況,這是因為枕頭高度很重要,同時,還必須配合你的床墊軟硬度。當床是軟的,躺下時身體會下陷 2 公分,此時枕頭太高,脖子會明顯被頂起、肩膀被拉抬,接觸不到床面,硬床則反之。
②你有想過,枕頭差 1 公分,就有可能導致你的肩頸落枕痠痛嗎?本款枕頭,從6cm到11cm,各種睡姿高度全都有,對於枕頭高度、軟度有極高要求的客友,可根據自己的睡眠習慣及家中寢具情況,自由組合搭配,以保證最佳的睡眠狀態。
深睡枕原理受眾分析
客群:按照骨骼發育來區分(有重合)
兒童期 7--14歲
少年期 10-18歲
青年期 16-45歲
骨骼生長特點:青春期時,也是性成熟發生的時期,大概是從11歲到14歲的女孩,13到17歲的男孩。 在青春期期間,脊椎骨和髖部骨骼的成長速度大約增加五倍,在女孩中,11至13歲期間積累的骨 組織大約等於絕經後30年的骨質流失量。根據各方面數據顯示,發育期的孩子應該配備硬度高的輔助產品。
其實年齡以及推薦枕頭使用高度來講,沒有太涇渭分明的。
1.7-14周歲 兒童枕頭標準高度是6到8釐米, 也就是可選擇我們的深睡枕基礎款(不加墊片) ,10歲兒童枕頭高度標準是8到9釐米,加1CM墊片款 ,只要在這數字之間,都是可以的,當然也不是絕對,這只是參考值,因為每個寶寶生長發育情況都不一樣。在選擇枕頭的時候一定要注重硬度和高度,對小孩骨骼發育起到保護作用,據人體工程學,讓小孩的頸椎在睡眠的時候處於最舒適的位置從而達到放鬆頸椎緩解疲勞的作用,中間凹洞的設計不僅是適合頸椎曲線同時可以讓頸椎更好的貼合枕頭,使頭部和身體處於同一水平線上,達到促進血液迴圈,防鼾的效果。兩側放手的位置也是按照人體工程學設計,根據人在無論是仰睡和趴睡肩部和手臂的高度位置而設計,從而達到手部的最大程度的舒適度
2.10-18歲 這個年齡階段也是青春發育期,心理狀態不穩定 ,電子資訊技術高速發達,很多小孩都習慣用電子產品,且沒有很好的自控能力。如果沒有很好的頸椎保護,很容易使頸椎受損和變形,這款枕頭起到一個很好的保護頸椎作用,通常8-10CM (加1CM /2CM 可供選擇)比較適合這類骨骼使用區間,但是也有部分孩子發育較為成熟,會傾向於更高的枕頭。
這款產品另外一個用途即是俯臥,墊胃,不僅保護胃 ,且在使用時 底部高度是傾斜狀,會導致頭部順應向上抬,反之,頸椎會向弓形發育。這點使用用途很少有產品有說明。
3.16-45歲 (1CM/2CM/1+2CM) 成年人選擇範圍比較廣泛,這個通常是根據習慣和頸椎的勞損程度來做選擇 , 這時骨骼發育基本成熟。
①首先,枕頭高度的選擇至關重要
人的脊柱存在4處生理彎曲,分別是頸椎前曲、胸椎後曲、腰椎前曲和骶椎後曲,
其中頸椎勝利前區非常重要,可以增加頸椎的彈性,維持頸椎間盤和關節的正常受力,起到一定的緩衝震盪的作用。所以保持脊椎前曲是減少頸椎病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選擇一款合適自己的且能夠保持頸椎前曲的枕頭對於我們 尤其是頸椎病患者和頸椎病高危人群(比如教師、白領、司機、醫務工作者等等)都非常重要。
②其次,枕頭的硬度選擇
(硬度以具體體感為宜)針對我們這類記憶棉PU不規則產品,無法用具體數值去表達,一般表達硬度具體值 床墊或者規則類海綿產品。
③最後材質選擇
原則上是以睡醒覺後不覺得頸部僵硬,酸痛為宜,如果經常出現醒後頸部疼痛,疲勞或是經常落枕,就說明你的枕頭材質不合適。當然之前的老一輩會使用蕎麥皮等比較古老的材料,不成型,無人體構造科學,有形記憶棉慢回彈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基礎信息:
計量單位:個
型號(不發官網):JK136
字體 :日文
材質:枕芯/墊片-聚氨酯 枕芯內襯-聚酯纖維 墊片內襯-全滌綸 枕套-聚酯纖維
配件內容:主體、無紡布袋、炭包
尺寸重量:
淨重:約1.6kg
產品尺寸:635*385*135cmcm
包裝尺寸:635*380*140mm
使用說明/其他產品描述:
使用方法:
1.拿到枕頭後先直接躺下試一試,看舒不舒服。
2.如高度較高,則抽取一片墊片進行體驗。如果睡得非常的舒適,你就不需要再減了,直接使用。
3.若還是不合適的話,那麼再抽取掉一片再進行體驗。
4.就這樣減一片、加一片的方式去比較和感受,對比每一組高度和硬度,相較出哪一組才是最舒服的姿勢。